《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緊身衣肥皂劇。



「別想成為下一個巨石強森,而要當第一個你自己。」

出 身英國小鎮諾威治的奈特一家都是摔角手,兒子柴克從3歲起便愛上摔角運動,他的妹妹莎拉雅則在13歲那年踏上摔角舞台,兄妹倆的精采表現受到WWE賞識, 獲選參加選拔賽,爭取前往美國NXT受訓的機會;然而,柴克意外落選,反倒是妹妹得到青睞;柴克對妹妹即將前往美國受訓感到開心卻也難掩失落與嫉妒,是否 自己的才能真不如妹妹,永遠無法在夢想的WWE場上發光發熱?而外貌沒有其他女性選手突出的莎拉雅,面對艱辛的訓練課程與對自身的欠缺自信,會否阻礙她的 發展?

「摔角就是穿著緊身衣的肥皂劇。」

《我 和我的摔角家庭》以柴克和莎拉雅兄妹做為對照組,擁有熱情卻不具備在鏡頭前散發明星魅力的柴克,必須面對殘酷現實,儘管付出百分之一百甚至兩百的努力,還 是無法攀上顛峰,柴克得要學會接受每個人各有不同「位置」的現實;相反的,莎拉雅對於兄長有著歉意,對自己也不具信心,她一邊承受來自家人與朋友的期待, 一邊掉入不安的陷阱:如果我不夠好該怎麼辦?如果我只想當個在小城鎮快樂玩摔角的人該怎麼辦?

《我 和我的摔角家庭》談現實的殘酷(不是每個人都能完成他的夢想),也講追夢過程必要付出的代價,同時讓柴克與莎拉雅的父母學會面對他們自身的問題,鼓勵孩子 追夢,追的是父母的夢或是孩子的夢?身為父母的他們想要給孩子一個更好的出路,卻也不免藏有個人的貪婪與虛榮私心,孩子對名聲的過度渴望,多少反映了家庭 教育(父母期待)對他們的影響。




「就算沒有百萬人為你歡呼,不代表你做的事情並不重要。」

《我 和我的摔角家庭》沒有拍成《我和我的冠軍女兒》的熱血與激情,反而花很多篇幅描述奈特家庭成員各自的成長,無論舞台上或舞台下,我們都是自己人生的鬥士 (成就的高低不單來自外人肯定,更是自我內心的滿足感);《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導演是我很喜歡的喜劇演員Stephen Merchant,他把電影拍的溫馨動人偶有幽默逗趣橋段,可惜我對影片的整體觀感仍舊偏向普通。

一,類似題材,我還是喜歡《華麗女子摔角聯盟》更多(影集畢竟能用更多的篇幅來建構角色血肉); 二,每個人都說莎拉雅有一份獨特魅力是柴克所欠缺的,可是直到電影結束,我並未強烈感受到莎拉雅的特殊性(雖然她的裝扮和出身確實跟其他女性摔角手截然不 同);三,影片的最終高潮對戰沒有讓我特別驚艷;四,我不是WWE迷,難以對電影投入太多感情,我想喜歡WWE的朋友會對片中出現的場景或客串演出的摔角 大咖感到驚喜與開心吧。

最後,《我和我的摔角家庭》的演員表現可圈可點,看到城府很深的瑟曦(Lena Headey ),演出行徑誇張愛罵髒話直腸子通到底的母親一角有點驚喜;看到Vince Vaughn現身大銀幕也很開心,感覺他已經好多年沒有交出一部夠水準的佳作了。

(底下有雷與疑惑,請斟酌閱讀)

看完《我和我的摔角家庭》還是不懂WWE規則,莎拉雅為何可以擊敗前任麗人冠軍?這是事先安排好的結果,或是視現場觀眾反應而定呢?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