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失竊記》:不過就是台腳踏車?
二戰後的義大利,百廢待興之際,失業兩年的安東尼奧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在城內貼海報的工作,覺得自己就要揮別厄運迎來美好未來,怎料,上班第一天,吃飯傢伙「單車」就被一名年輕男子偷走,沒了單車就沒了工作,焦急的安東尼奧帶著年幼兒子布魯諾走遍羅馬大街小巷,盼能找回車子......
「義大利電影課」補上Vittorio De Sica導演經典作《單車失竊記》。首先,影展放映的修復版本,畫質清晰,色澤迷人,如果日後有機會做商業重映,千萬別錯過;關於電影,一個半小時長度,把故事講得完整,電影第一幕先讓觀眾看到大批失業群眾等待工作機會的無奈,男主角安東尼奧是少數的幸運兒(但他其實已經等了兩年時間),新工作需要一台單車,安東尼奧早前為了餬口典當單車,妻子瑪麗安不願丈夫失去這個工作機會,拿家裡的床單去當鋪贖回單車,當老闆取走瑪麗安的床單時,鏡頭隨安東尼奧的眼光看向當舖內部,一個偌大的架子上,擺滿不同人家的床單;從開場群眾擠在就業所外等待工作到當舖內塞滿的典當品,說明了如安東尼奧一家的經濟困頓者不在少數(一個適當的畫面就能讓觀眾自行填補導演沒有細講的社會狀況)。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安東尼奧順利贖回單車時,他臉上出現大大的笑容,導演要觀眾看清楚安東尼奧臉上充滿希望的笑靨,因為這部電影要一點一滴地,慢慢奪走安東尼奧的希望,將他推入無望的深淵;單車失竊後,導演安排安東尼奧父子一塊行動。布魯諾在電影裡有幾個作用,一是喚起觀眾的同情心,有了同情心才容易將自己代入角色情境中,並試圖感受角色們的困境;一是布魯諾隨著父親的腳步,見識到廣大社會的貧窮樣貌(他們家境的悲慘不是個案);一是讓布魯諾體會父親的沉痛,平時看似堅強剛毅的父親,為了尋回單車,受盡屈辱,最終甚至鋌而走險成為另一個偷車賊,面對父親的沈淪,導演沒有批判,反而透過孩子緊握住痛哭流涕的父親的手,述說男孩的長大(懂得體貼也懂得淚水的重量)。
《單車失竊記》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是當父親丟了單車後去警局備案,警方表示無能為力,要父親做好最壞的心理準備;此時有人問了警官:「有新案子?」警官以有點不耐的語氣回應:「單車失竊而已。」對於不在底層的人來說,一輛失竊的單車算得了什麼?大不了再買一台就是。警官(或生活無虞的人)不懂安東尼奧的焦慮,或說,安東尼奧也不過就是羅馬城中,無數個失業弱勢者的其中一人,而這些人的困境,很容易被忽略,反正只要事不關己,那就繼續漠不關心吧(一如片中的教會以食物引誘貧困遊民成為信徒,提供食物只能治標不能治本,教會只是把對人的幫助當成一個擴充信眾的手段)。
《單車失竊記》的精采,在於安東尼奧早前對妻子迷信算命一事嗤之以鼻,但影片後段,苦尋不到腳踏車下落的他,也跑去求算命仙幫忙,宗教或信仰成了底層者最後的希望(冀望奇蹟);另外,影片也描述了群眾對於「惡」的姑息與包容,加倍放大安東尼奧的無奈。電影裡,安東尼奧跟兒子有過一個爭執,父子倆陷入冷戰。後來一名孩子落水,安東尼奧以為是布魯諾,滿心焦急與懊悔,當他發現兒子安然無恙,內心大石落了地,瞬間改變安東尼奧對兒子的態度,甚至讓他不再那麼悲觀,不但帶著孩子上館子吃好料(餐館自然也是觀察不同階級的最佳場所),甚至安慰孩子說:「什麼都能解決,除了死。」只要不死就有希望,這是《單車失竊記》最正面樂觀的一刻;而這樣的樂觀,隨著安東尼奧找到偷竊單車的青年,他要求對方交回腳踏車,最後事件卻演變成安東尼奧被青年的鄰居和親屬聯手攻擊,反過來指責安東尼奧誣陷青年等,群眾的理盲像是巨獸,吞噬安東尼奧對人與未來的信心(而這樣的狀況,直到2019年的今日,還是在持續地發生中......)
《單車失竊記》後段看得我揪心不已,尤其看到安東尼奧找不回單車而決定偷別人的腳踏車時,我內心想著:窮困是不是一個行惡的藉口?如果我們(觀眾)認同安東尼奧的行為(偷車是情有可原之事),那麼我們是不是也得認同偷車青年的行徑(他的家庭看來同樣經濟狀況不佳);當我在思考「偷或不偷」的道德題時,腦袋跑出另一種聲音:我會質疑安東尼奧「該偷或不偷他人單車」的正當性,不正說明了我擁有「選擇權」嗎?可是對安東尼奧來說,一家四口(兩大兩小)都巴望著這份工作可以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安東尼奧真的有選擇權嗎?沒了腳踏車就沒了工作,下一份工作又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輪到他,在這個情況下,他只有一條路可走:偷竊。而這條路,或許也是當時貧困的義大利社會,很多人的「唯一」選擇(擁有選擇權,其實是一種幸福)。
儘管《單車失竊記》是1948年的作品,但它一點都不過時,劇本起承轉合都有驚喜,結局哀傷卻又極其詩意動人;演員表現突出,飾演安東尼奧的Lamberto Maggiorani和飾演布魯諾的Enzo Staiola,表演真摯而動人;話說,《單車失竊記》的安東尼奧為了要不要偷車而天人交戰大半天,反觀2019年的今天,一部《寄生上流》,劇中角色已經「進化」到說謊跟喝水一樣,戲院觀眾大半對劇中角色的謊言感到驚奇、驚喜、甚至認同與叫好,說明了貧富差距存在過去與現在,但人的道德感,大概是逐年低落吧。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