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天氣之子》有你在,就是晴天
《你的名字》讓可能本來有一點小眾的新海誠一躍成為享譽國際的億萬票房大監督,也讓他從致鬱系創作者搖身一變成為治癒系創作者,大家對於《天氣之子》的期待自然不在話下。
《天氣之子》保留了《你的名字》許多優點,更細緻真實的光影作畫,鮮豔飽滿的東京城市景觀,彷彿技術展示的各式「水之呼吸」(欸不對),清新的插曲和悠揚的配樂,在視覺和觀影氛圍的體驗上當然還是相當舒服,但整體來說,在完成度甚高的《你的名字》面前,《天氣之子》就顯得比較跟不太上了。新海誠重意象不重細節的劇情、破碎的敘事方式、太過強烈的MV蒙太奇等風格,在《你的名字》裡面或許還不太構成問題,但對於相對單薄的《天氣之子》就可能會是比較令人在意的缺憾了。
《天氣之子》依然是個青春純愛加一點日本傳統民俗魔幻色彩的故事,但比起《你的名字》很明確的替所謂的「似曾相識」、「探問姓名」、「命運紅線」這種老掉牙愛情觀開創了嶄新的浪漫見解,《天氣之子》比較發散一些,到處拋出隱喻,貌似讓電影更加豐富,可惜這些隱喻和主線都沒能將整體的份量撐起來。
為了追逐那道彷彿代表希望的「神光」,帆高懷著對都市的憧憬來到東京,卻馬上淪落為在街道上流浪的最底層問題少年。獨自承擔經濟壓力撫養弟弟、差點進入特種行業的陽菜同樣也被社會體制視為潛在需要「介入處理」的「關懷個案」。撿到槍衍生的發展除了略顯生硬的推動劇情、代表一種青少年或底層取得話語權的反抗,不知道是不是也跟日本當地的社會議題有關?作為主舞台設定的「天氣異常」對應的似乎是氣候變遷的議題,百年紀錄在時間洪流中不算什麼,人類必須學習順應天道循環,某種程度雖說是為了最後帆高選擇拯救所愛而開脫,但也多少反映了新海誠的個人價值觀。同時他也順便借了圭介之口告訴觀眾,但我知道我的故事不合常理,但我就是在知道這些的前提之下去娛樂大家的。
所以話說到底,這些像是雨點一樣灑下來的隱喻和象徵其實也不是重點。甚至連所謂「犧牲一人拯救世界」的道德選擇也不是,畢竟下雨和淹水並沒有真的嚴重的人命損失,當然也更不會是陽菜的責任。這種過度沉重的東西,交給隔壁《Fate: Heaven’s Feel》就可以了。新海誠在這部《天氣之子》真正想表達的,依然只是讚揚這份青春的單純美好和人性的善良光輝而已。不管陽菜是不是真的擁有改變天氣的神奇力量,當她纖細的注意到帆高(也可能只是人帥真好)連續三晚瑟縮在速食店只點一杯咖啡而遞上一個漢堡,就已經成為了將帆高內心烏雲密布一掃而空的「天氣巫女」了。擁有神力的她,為了他人的笑容和幸福,僅僅只是為了一句「放晴」的小小希望而犧牲自己,拯救了根本不是因為自己而起、更不該由自己負責的天氣「變異」。沒有神力的她,依然在那個山坡小路上,默默為了遠方的人們禱祝。不論陽菜有沒有神力,她總是會為自己的親朋好友甚至素昧平生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承擔一切。而對於帆高來說,世界下著滂沱大雨又如何?東京遭洪水淹沒又如何?只要有陽菜的地方,就是晴天。他追尋著從雲層灑下來的那道神光來到東京,又拼命的在鐵道上奔跑,追尋著那道消失的容光。雖然最後沒能讓東京的天空重現光明,但還是找到心中那道最真摯耀眼的光芒。
雖說透過廢棄大樓屋頂上的神社莫名獲得天氣巫女的神力實在是很超現實,當然也可以將陽菜的力量設定為家族相傳,甚至母親的死因也是為了改變天氣而付出的代價,但以意外得來的力量走向更能凸顯出陽菜的無私和善良。或許天氣的放晴也都是哪裡的天氣巫女正在默默地為我們人類犧牲奉獻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