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小丑:雙重瘋狂》瘋掉的是小丑還是觀眾?

 

【影評】《小丑:雙重瘋狂》瘋掉的是小丑還是觀眾?

 

你喜歡《小丑》嗎?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喜歡「小丑」,但可能很難真心喜歡《小丑》這部獨立外傳電影,雖然不能否認它拍的「很好」,Joaquin Phoenix當然也演得很好,但它實在不能稱為「很好看」。就算是最後的反撲,也很難讓人體會到吐一口怨氣的爽快感,因為你只是看到一齣悲劇逐漸的形成,你卻對它的發展完全無能為力。

 

《小丑》也引發了相當多的論戰,其中最熱烈的討論當然是漫畫迷最熱衷的,「Arthur Fleck到底是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小丑?」「他以後到底會不會化身為我們熟知的那個犯罪天才,和蝙蝠俠相愛相殺?」「Arthur Fleck是否只是未來真正小丑出現的引子?」

 

當然我覺得其實以上的答案在第一集裡面都已經算是很明顯,而以第一集的脈絡來說,這些問題也一點都不重要。但就像是討論武俠小說人物強度一樣,這就是大家最喜歡筆戰的題材。相信《小丑》的編導Todd Phillips也都有把這些討論看在眼裡,無論第二集《小丑:雙重瘋狂》的開拍是否是出自於他本人的意願,他也更加明確的告訴觀眾他心目中的標準答案,直接關閉了模糊的空間和討論的大門,大家不要再吵啦,可以回家啦。

 

《小丑:雙重瘋狂》或許可以名列最沒必要的續集電影之一,但個人並不討厭其中的歌舞元素,用歌舞來表示瘋子內心的幻想場景其實也不是什麼新鮮事了。而過多老實說並不如和出色的歌舞也成功的堆疊出最後階梯戲的「你不要再唱了」的情緒,表示Todd Phillips其實也知道歌舞元素塞得太多,但也屬於某一種的刻意為之,就像是第一集挑戰觀眾的忍耐程度,《小丑:雙重瘋狂》也是如此在玩弄挑撥觀影者的情緒。

 

【影評】《小丑:雙重瘋狂》瘋掉的是小丑還是觀眾?

 

《小丑:雙重瘋狂》也諷刺了罪犯崇拜、不明所以的粉絲狂熱,甚至開了自己第一部電影大紅的玩笑。這類後設的元素彷彿也在告訴你,雙重瘋狂真正指的是跟著小丑一起瘋的觀眾,而不是Arthur Fleck和Lee Quinzel。

 

說到我們這位新一代的「小丑女」啊,關於她的人設真相當然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情,她是不是真的存在說不定也會是日後論戰的材料之一(啊,但目前《小丑:雙重瘋狂》的評價大崩盤,恐怕是引起不了多少討論的火花了),她很明顯就只是代表了「只想看到小丑」的狂粉代表,甚至只是想要透過「小丑代言人」的身份來博取關注和收割流量,被開除的辯護律師可能才會一氣之下變成日後真正的小丑女吧。Lady Gaga的確有身為她巨星天后的實力,只要一開口唱歌就幾乎會奪走鏡頭的目光,甚至差點壓過Joaquin Phoenix的存在感,他們兩人的競爭飆戲老實說的確是《小丑:雙重瘋狂》的看點之一。但Lady Gaga的自身氣場太過強烈,你只會覺得她是Lady Gaga,而不是Harley Quinn。

 

【影評】《小丑:雙重瘋狂》瘋掉的是小丑還是觀眾?

 

看來本年度最棒的小丑女還是要頒給《異世界自殺突擊隊》裡的小丑女啊。

 

而片中也一遍又一遍說得很清楚又明白了,根本沒有「小丑」,從頭到尾,都只有可憐人Arthur Fleck。就算他讓情緒蓋過「理智」,化身為大家想要看到的模樣當場開除辯護律師,但他也馬上就被侏儒前同事的喊話給喊出了人性。我們的犯罪王子小丑會那麼脆弱嗎?不會吧。因為他就只是Arthur Fleck,不是小丑。

 

《小丑:雙重瘋狂》其實就只是把第一集稍微留下來的一點點模糊空間再解釋一遍,也順便再次解構了Arthur對於自我的認知,再次用更淺顯的語言告訴大家,你現在看到的,是可憐人Arthur Fleck的故事,他是一個連被關在監獄裡都會受騙上當的暈船仔,不是小丑稱雄高譚市的故事。那為什麼要把它設定成好像跟DC漫畫的小丑有關呢?只能說這就只是眾多創作者對於「小丑」這個角色的多樣化詮釋方式之一,在商言商,蹭IP的方式可以賺大錢嘛,誰不愛呢?

 

話再說回Arthur Fleck這條可憐蟲,只能說至少他最後曾經還是有過一小小段快樂的時光,甚至也是懷抱著「自己有兒子」的幻想而死。至於真正的小丑是誰,那一丁點都不重要,在這套系列裡面,也從來就不是重點。

 

至於觀眾看完會不會一肚子火,這對於片商來說可能就很重要了。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