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歐美劇】《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1-4集~~網路次文化風暴(簡述犯案動機)

554.jpg  

此劇3月中剛播出時便在許多影視評分網站獲得高分評價,個人延宕了兩周才觀賞,是因為看了簡介,知曉這是青少年涉及謀殺的犯罪劇集,唉呀,生活已有許多難點,很不想看這麼沉重的議題啊!話說,近期英劇都很強哪~

561.jpg   

兩位警探閒話家常哈拉,不久收到出動任務,隨即大批武裝警察以石破天驚氣勢到民宅捕捉一名少年,罪名是涉嫌謀殺!!前後幾分鐘風雲變色,堪稱是最直截了當的破題開場。 

清晨,13歲的傑米Jamie(歐文·庫珀Owen Cooper)在慌亂中被帶到警局,父親艾迪·米勒Eddie Miller(史蒂芬·葛拉翰Stephen Graham)隨後到達陪伴於側。

  569.jpg  

Jamie進行身體檢查、血液指紋採樣等常規檢測後,負責此案的巴斯科姆探長D.I. Luke Bascombe(阿什利·沃特斯Ashley Walters)與米夏·法蘭克警探D.S. Misha Frank(菲伊·馬賽Faye Marsay)對Jamie問案。 

Jamie從一開始就否認謀殺同校女同學凱蒂Katie,但隨著警探的問題越來越尖銳直白,Jamie有些難以招架,當謀殺案的關鍵監視器影片一播出,律師和父親Eddie震驚,哭泣的Jamie仍辯駁那不是自己…

  551.jpg  

英國劇《混沌少年時 Adolescence》四集全由菲利普·巴蘭蒂尼Philip Barantini執導,史蒂芬·葛拉翰Stephen Graham飾演Jamie父親和傑克·索恩Jack Thorne創作編寫,這不是找真正罪犯的懸疑片,因為首集就已揭露謀殺犯正是Jamie 

本劇企望從涉案者與學校師生、警探、心理師、父母等相關人物的視角、思維與對話,探討網路流行次文化對青少年思想與性格扭曲養成,解剖國二少年情緒&情感風暴劇中常使用單字「juvenile未成年

553.jpg   

每一集裡的主要角色和場域都有所不同,首集Day 1)以捕捉傑米Jamie與警探對其問案,速寫謀殺案梗概;第二集(Day 2)雙警探到Jamie學校找凶刀線索,側寫國高中校園現狀。

558.jpg   

第三集7個月時臨床心理學家布萊妮·亞歷斯頓Briony Ariston(艾琳·多爾蒂Erin DohertyJamie深度晤談,特寫Jamie的心理本質與網紅言論對青少年的影響、第四集(13個月時)回到Jamie已缺席的米勒Miller一家,抒寫原生家庭父母與Jamie的親子關係以及父母的省思感嘆。

571.jpg   

尚未觀看前已知本劇以一鏡到底拍攝並得到極高肯定。談到長鏡頭,首次對其有意識感的影片是2007年的英片《贖罪Atonement》,其中敦克爾克Dunkirk大撤退前,主角羅比Robbie在海灘上緩緩前行,約5分鐘的一鏡到底令人印象深刻。 

再者是米高·基頓Michael Keaton2014年主演的《鳥人Birdman》,近期則是2019年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1917》。

550.jpg   

長鏡頭可以保留時空的完整性,讓畫面有真實感,也讓觀眾更有臨場感。從破門緝拿嫌犯、檢查身體拍照採樣、到律師傳授心法、警探審訊、雙警到學校詢問學生以期找到兇刀、心理醫師突破少年心防時刻都能將驚悚氣氛推到高點。 

一鏡到底要流暢有神,鏡頭調度必須非常精確,演員走位要很純熟,本劇的成就是由演員、工作人員幕後多次演練堆疊而成。尤其本劇四集全是長鏡頭,其中還使用無人機空拍助陣,實屬創舉。

  549.jpg  

個人認為第一集逮捕警方攻堅抓嫌犯與「米蘭達警告」敘述都很嫻熟)、審問(可以清楚看到警察辦案的完整流程橋段與第三集的晤談心理師如何問話引導的關鍵時刻最適合使用長鏡頭,一氣呵成情緒不中斷,而其餘劇情則可視需要再使用,多鋪陳與延展故事細節更佳。

563.jpg   

片名《Adolescence青春期》,在第二集做了深入體現。雙警探到Jamie就讀的布倫伍德學院BruntWood Academy宣講並找尋凶器,學校洋溢著令人作嘔的混合氣味。 

學生行為乖張脫序,公然嘲笑、互毆、抵抗命令如家常便飯,雖然沒有體罰,但老師氣急敗壞的謾罵聲此起彼落,課堂上播放影片沒有實質性教學。此外,尚有完全置身事外冷漠無感的歷史老師那是Jamie最愛的課程),此景就如許多國家的真實教育現場縮影,看了真讓人感到窒息。

  557.jpg  

不過,女警探持平的說,縱使學校如此糟糕,還是會有好老師和好學生。探長在此找到凶刀來源,起訴Jamie。末段,艾迪Eddie來到凶殺案停車場為凱蒂Katie獻花,滿臉疲憊與傷感。

  565.jpg  

第三集是本劇高潮絕對要讚賞兩位演員的演繹法庭女心理學家布萊妮Briony(評估被告人在犯罪時的心理狀態)不想墨守成規按圖索驥,想要挖掘Jamie內心深處的最真實想法,Briony已經第五次訪談Jamie,她要寫出獨立的量刑前犯罪報告

559.jpg  

(安全訓練中心管理監視器的男職員常盯著心理師看,不清楚是刻意安排的或是演技之故,說話與注視方式讓人不舒服)

566.jpg   

Briony詢問Jamie的爺爺和家人日常、詢問爸爸的性情以及Jamie和爸爸的相處情形,這期間因Jamie不滿心理學家的回答而發脾氣亂摔東西,髒話連連的罵人模樣完全不像個少年。 

Briony直指核心的「陽剛男性」、「女人」、交友、KatieIG評論等赤裸問題讓Jamie驚恐、暴怒,一次次失控衝撞,在防衛心失守一刻道出他對女同學凱蒂Katie又恨又想接近的複雜情感。

572.jpg   

談話中提到「真理團」厭女團體、非自願獨身(Involuntary Celibate簡稱Incel)、80-20法則~~這是網紅安德魯·泰特Andrew Tate父權論點所引申出的次文化。Andrew貶低女性,將女性當成男人的附屬品、女性應服從男人,若不服從必教訓之…。 

Jamie這樣的國中男生,荷爾蒙旺盛,對異性充滿好奇卻對兩性平等缺乏認知,一旦被洗腦且接收仇厭、物化女性的有毒言論,就會輕視並想駕馭女性。

555.jpg   

Jamie一方面取笑Katie的裸照、飛機場身材,一方面又在Katie想當然耳的脆弱時刻向她發出交友邀請,結果Katie回嗆我沒那麼飢不擇食,之後便在IG攻擊Jamie是厭女、〝想要愛 求不得〞的Incel 

越接近真相,就令人越感無力。其實Jamie也只是個渴望受到父親肯定、能得到女同學歡心的少年,無奈他的想望離他很遠。Jamie曾提過他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英國工程師布魯內爾Brunel,因為Brunel做了別人做不到的事,潛意識中Jamie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讓人欽佩尊敬的人。

  573.jpg  

JamieKatie貼上「非自願獨身Incel」標籤後承受莫大恥辱(批評他平凡無趣不受異性青睞只能單身),挫折、惆悵、煩悶慢慢演變成憤怒、不平、怨恨,於是,原本的口頭警告變了調(Jamie自認拿著刀可以威脅並撫摸她但我沒有,相較之下我是好人),成了殘忍砍殺七刀的謀殺罪。 

國中生的思想尚不成熟,感情觀懵懂,遭受異性拒絕,在「非自願單身Incel」風暴走不出來,受到網路言論唆使決定要給「欺負人的婊子」一個教訓,擦槍走火演變成謀殺。評估結束時JamieBriony妳喜歡我嗎?」唉可惡之人有其可憐之處。

562.jpg   

Jamie在小康家庭衣食不缺長大,對生命的重量無深刻體悟,殺了人仍不知嚴重性,以為只要否認做過這件事就能平安無事(或是以為身在電玩虛擬世界砍殺多少人都無所謂呢?竟然不了解公共場所有監視器,竟然能從容回家睡覺),直到心理師突破其心防讓他說出真心話,Jamie第一次感到恐懼。

570.jpg   

第四集,Jamie父親生日這天,廂型車被惡意噴漆「NONSE戀童癖英國俚語,噴漆惡搞者程度太差或是根本不了解案情,全家出動到五金量販店找油漆去汙劑,卻遇到對他們不友善的店員和噴漆者,Eddie整個大爆走。

去程有說有笑,拍三人正面;回程靜默,拍三人側面背面,之後接了Jamie生日祝福和決定認罪協商的電話。

567.jpg   

看到Eddie暴怒行徑,始知Jamie的失控情緒亦其來有自。然而,從Jamie選擇父親陪伴走審訊流程(母親疑惑為何兒子選父親,顯示父親與孩子相處的質量頗低)、心理學家詢問有關Eddie事務時Jamie充滿防衛保護父親,以及親自畫了生日卡片可知Jamie很愛父親,也需要父親的關愛。

560.jpg   

Eddie從事「Plumbing」修理抽水馬桶工作,是極其辛苦的勞工,他在家暴家庭長大,無具體的父愛可傳承,自詡努力賺錢養家給孩子要的3c用品,不打小孩,就是很棒的父親了。

殊不知在體育表現欠佳Jamie旁,輕忽表現出丟臉的態度,深深傷害Jamie的自尊與剛萌發的男子氣概。

  568.jpg  

返家後,雙親對談,母親回想之前就發現兒子不太對勁,可以多主動詢問關懷,應該要能看得出來並阻止其發生。

Eddie反思後則痛苦的哭泣,自省自己應該要做得更好(不需要求他足球踢得好、拳擊打得好、擅長體育,多鼓勵讚美繪畫長才、多肯定高級英語能力、多主動陪伴…)。 

家長無法全天跟隨在子女左右,在家長面前乖巧懂事的孩子,不在父母身邊時甚至是另一款性格。你懂自己的小孩嗎?當然不可能全懂!!人性有許多黑暗面是從小一點一滴匯集形塑而成。這應是編劇對現代父母的忠告,除了物質生活,孩子成長階段(尤其是青春期)能接近他們心靈精神層次,與之共情,少批判多陪伴與肯定。

552.jpg   

然而,父母關心,與孩子親近,就能完全避免這類攻擊與傷害案件的發生嗎?可悲的是,未必!

2012年觀賞過《凱文怎麼了?》書籍與電影,凱文Kevin的父母親堪稱模範父母,他卻因一個過不去的心結(媽媽不夠喜歡他)漸漸化為惡魔,一天,拿弓箭射殺九名師生個人認為此部作品與本劇可互文共感。

556.jpg   

所幸,充滿驚悚的劇情中仍透出絲絲暖意與希望。

探長的兒子亞當Adam阿瑪瑞·巴克斯Amari BacchusJamie同校Jamie大兩屆十年級15,他是深受同儕霸凌之苦的青少年(餐盤被丟垃圾叫他豬頭、被勒索、探長父親在場都有同學直接對Adam學豬叫),Adam常常不想上學(第一集探長接到兒子胃痛想請假的語音訊息),但仍勉為其難去學校。

  564.jpg  

觀看過程中,不斷出現「很怕Adam也是共犯,探長情何以堪…」的腦補。

Adam非但沒有涉案,他看爸爸找尋線索抓不到重點,便為父親解惑--IG上的「符號」(炸藥、紅色藥丸80-20法則各種顏色都是有特殊意義的。這才讓探長順利詢問到凶刀的來源(同學萊恩Ryan)。作案凶器一事解決,探長和兒子開心相約去吃速食。

574.jpg   

AdamJamie同樣都是在校園中受鄙視的邊緣少年,Jamie得不到父親肯定,受不到異性關注,他選擇了毀滅;Adam雖也與父親不常親近,但有正義正直父親做典範,他選擇了善良(Cleverness is a gift, kindness is a choice.)。 

為了善良的火苗,家長、教師、警察、政治人物…各個領域的成人們仍須努力。

  575.jpg  

《凱文怎麼了》的凱文Kevin犯案後,母親Eva概括承受所有痛苦,她不上訴,賣掉公司賠償受害者。她不搬家、不遺棄Kevin,固定去少年看守所探望依然有著仇恨眼神的Kevin,靜靜陪著那猶如惡魔般的兒子,兩年後,母子輕輕和解。 

Jamie的爸爸與姊姊也選擇不搬家,承攬民眾、鄰居、同學異樣眼光和找麻煩,因為Jamie是家人。

548.jpg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