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歧者》:大膽選擇,接受歧異。



這一部電影呢,迄今我已經觀賞了三遍,倒不是因為這部電影有多好看(咦?身為一個部落客可以這樣直接嗎?),而是每年上映新的續集時都忘記前一部在幹嘛,甚至還會跟《飢餓遊戲》系列搞混,畢竟女主角夏琳伍德莉就是一直在走珍妮佛勞倫斯的路線,毫不掩飾自己是Copy Cat的樣子,人家接小成本獨立製作,她也接了類似的電影《暴風雨中的白鳥》;人家接大成本系列電影,她也有《分歧者》系列;人家剪了短髮,過沒多久,夏琳伍德莉也變短髮了,雖然演技也是不錯,但兩人的差別大概就是小金人(和有沒有跌倒)吧。



《分歧者》(Divergent, 2014)改編自美國小說家薇若妮卡羅斯(Veronica Roth)於2011年推出的同名小說作品。描述在未來的美國,因為戰亂摧殘,這個社會殘破不堪,於是人們築起了圍牆,在圍牆裡透過井然有序的規則重建社會,人們在17歲時被分成了五個派別,在這個社會『派別遠勝於血緣』。女孩碧翠絲終於滿17歲了,但是她很困惑,她總覺得無法融入自己生長的克己派,在派別傾向測驗這天,碧翠絲被測出多重傾向,俗稱『分歧者』可以24期零利率(誤),但施測者勸她隱藏分歧者的特性,選擇克己派,避免被視為危險異類,但是碧翠絲卻在選擇派系的典禮上自願成為貢品(誤),選擇了生性愛冒險的無畏派…



電影由《藥命效應》導演尼爾伯格執導,雖然沒有重現前作令人驚豔的視覺與攝影效果,近未來的風格營造也相當成功,剪接和節奏也掌握得相當適切,畢竟是第一集,要交代的設定較多,能順暢的建起整個大架構就很不容易,雖然過程稍嫌沉悶了點(尤其是翠絲到無畏派之後,電影沒能把觀眾的情緒帶起來),不過,末段槍戰到結尾和珍妮對抗的情節,有稍微提升刺激度,是讓觀眾繼續銜接第二集很好的誘因。



這個系列的重點在看完第一集之後,其實還尚算模糊,不過第一集大概指出了幾個值得關注的議題。首先就是派系的問題,這個社會在這個規章下運作,看起來相當和諧,但這種和諧僅只於表面,博學派擁有智慧,本身雖非領導者,但卻對這個社會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表面上看起來順從這個規章走,事實上,他們有本事鑽著漏洞或是想到辦法去推翻現狀。一旦社會有了派系和權力,就會出現階級和對立,這是人性的本質,毫無意外。尤其看到無私的克己派發現自己的子女沒有選擇同個派系時難掩失望時,就可嗅出一些不祥的預兆,更何況是沒那麼無私的其他派系呢。



血緣重要?還是派系重要?這個議題也就衍生出來,看起來是很超現實的議題,其實也發生在許多年輕人的身上,尤其是當年輕人準備踏出社會時,到底是要因著自己的興趣闖蕩,還是要繼承家業做著自己不一定有興趣的工作,可是相對比較不需要冒險,或許以這個狀況來看,觀賞《分歧者》就比較好入門,比較好體會,碧翠絲改名成翠絲就不再是很蠢的一件事情。電影中另外一個有趣的部分是翠絲的各種測試,從外在的各種元素(火、水、鳥、高空、幽閉空間)到內在的情感糾結,這個部份我很喜歡作者(與編劇)的安排。



《分歧者》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觀賞點那就是演員,除了夏琳伍德莉以外,奧斯卡影后凱特溫絲蕾也參與其中,一如梅莉史翠普參與《記憶傳承人:極樂謊言》一樣,印證了亨利卡維爾前幾天說的一句話,拍電影有的時候不一定為了藝術,還為了金錢,儘管凱特溫絲蕾還是這部電影少數有演技的演員。然後夏琳伍德莉的兩個銀幕情人也都出現在這部了,包括了《生命中的美好缺憾》安塞爾埃爾葛特和《戀夏進行式》邁爾斯堤勒,結果安塞爾演翠絲哥哥,戲份毫無發揮的空間,邁爾斯則是演出符合他形象,吊兒郎當又中二,討人厭的樣子毫無加分之處。說真的,看完《分歧者》電影,是不難看,卻也說不上來好看,也許看了第二集,會更清楚整個系列葫蘆裡是賣著什麼藥吧。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