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擊的鼓手】Whiplash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強而有力,澎拜熱血,用生命燃燒出潛能的火焰。」
【進擊的鼓手】用一段血淚交織的過程,一對師生之間的關係來演繹這場扣人心弦的故事。
片名的【Whiplash】直接點出了重點,幾近瘋狂的「鞭策」,幾近瘋狂的教育方式。
點開音樂,再來進行閱讀。
人的偉大成就從為何而來?
人的遠大夢想又該如何地完成?
我想這已經不是第一部以「熱情」、「堅持」、「努力」與「不服輸」來告訴我們這些都是達成夢想的必備條件。
但【進擊的鼓手】卻用了很特別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思想,更用了很好的比喻來註解。
看完這部電影後我有幾個地方想好好的聊聊。
《完美主義的堅持才能成就完美的演出?》
電影中的老師佛烈契在電影中是位完美主義的標準範例,不僅該以吹毛求疵來形容,應該說是逼近病態的要求完美。
九點鐘準點踏入教室的那一刻,所有的氣氛瞬間轉換,學長紛紛立正站好。
他的要求完美眾人皆知,軍事化的帶團方式更是令人感到肅殺。
但我想樂團的每一位團員願意這麼配合以及忍受,想必也是因為佛烈契的實力和他過去的成就。
由第一次的練團便可以清楚知道,「工作室樂團」是多麼具有紀律的樂團。
實力更是不容忽視,大小比賽往往都是光榮奪冠。
「魔鬼藏在細節裡」
我想他對於音樂的堅持和要求完美不僅來自於他的絕對音感,更來自於他內心中那股深層渴求音樂極致的慾望。
他的理念是對的,對於音樂的堅持是正確,只是教育的方式在現在來看卻是有待商榷。
主角奈曼是位有實力的鼓手,但是位不擅交際與表達的大學生。
恰巧碰上了願意給他機會,卻彷如魔鬼的教練。
他與佛烈契的火花不斷不斷的片中產生激盪,魔鬼般嚴格要求讓奈曼的精神與意志每天處於崩潰邊緣。
《關於奈曼與夢想》
奈曼拚了命的想要爭取「擔任主鼓」的位置。
那對於他來說是現階段的目標,成為一位偉大的鼓手更是他的志向。
究竟在夢想達成的過程中,必須經過多少殘酷的磨練與反覆的練習才「有機會」實現?
「Practice Makes Perfect.」
血淚交織是必經的「過程」,前年的國片作品【陣頭】不也在故事中一直提點這要點嗎?
「想成功就必須吃苦,即便手流血了還是要繼續不斷的練。」
再者,想成功還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與「強大的信念」作為支撐。
當身體承受不住時,意志力/信念便是主宰一切的後盾,是一道可以改變世界的力量。
尤其當進度受阻,無法突破下一關時的那種想撞牆、尖叫與抓狂的心情一浮現時,意氣用事的「放棄」的念頭便會從腦中竄出。
我完全可以體會那心情,就想我寫好文章卻完全沒靈感想抓破頭或擊破螢幕一樣。
(明明等級差那麼多!)
放棄是最容易的事情。
平凡與卓越卻也在此分出高下。
故事中奈曼斬斷了一切與『成為偉大鼓手』不相干的人事物,專心致志的練習他的打鼓技巧。
心裡的感情、慾望與身體的痛苦都是走向成功道路的必要犧牲品。
就連前陣子紅到不行的狠毒女人代表「愛咪Amy」在電影【控制】Gone Girl 中都提到與做到這句話。
「想成功必須自律。」
如果夢想那麼容易達到,那麼成功的果實也就不會甜美。
換言之,成功就是經過無數的血淚所堆疊而成,於是它才會那麼樣的令人著迷。
「短暫的痛苦成就終身的榮耀」- 永不屈服Unbroken
(強大的意志力才能帶領他如此的神勇啊...)
《關於佛烈契與現代的諷刺》
佛烈契的夢想是調教出優秀的學生,他絕對的堅持與病態的教育方式讓人感到不寒而慄。
他也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自己的信念。
「無論如何,我不會為我的所作所為道歉。」
「很好,是最有殺傷力的一句話。」
「世人都不懂為什麼爵士快完了。」
佛烈契的一切很有意思,電影中設定的這段故事也非常好。
他對於現代音樂市場的口味充滿了諷刺性的批判,那些充滿藝術與完美的演出究竟去了哪?
這心情與無奈就像前陣子【鳥人】Birdman 在電影中所提出的:
「沒想到連他也披上了披風。」
「每當星巴克推出一張爵士專輯,就證明我所言不假。」
彷如一把充滿尖銳諷刺的刀,赤裸裸的劃開現代市場的毒瘤般讓我們一窺真相。
「如果沒本事,就會淪落到搖滾樂團。」
片中好多話都非常的寫實,非常的殘酷,不斷的打很多人的臉。
佛烈契的立場我覺得好矛盾,到底他在片中是正還是邪也沒有清楚的答案。
他任用有潛能、有能力的樂手,給予舞台並且進行「精銳」的雕塑。
但如果沒有他,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出色的奈曼。
他的魔鬼堅持在他為自己以及音樂抱以不平的時候看似非常的悲壯與無奈。
然而他後來的報復心態又讓他變成十分可恨與變態。
他到底這麼做的原因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私心的權力與慾望的控制。
那麼是真的為了逼發出奈曼/其他學生的潛能? 還是單純病態心理的復仇?
假設真的是單純的復仇,我更想討論一件事情。
他聽到過去的學生自殺身亡的消息後情緒非常不穩,課堂上還「說謊」說他是出車禍死的。
這是為了不讓學生以後也發瘋自殺,也讓他可以繼續控制他們的手段嗎?
還是說,律師口中所說的「自殺」才是真正的謊言,只是為了引導奈曼說出對老師不利的證詞?
再者,如他是單純的控制狂?
他又怎麼會如此的傷心,甚至優秀學生的離開還讓魔鬼留下了眼淚?
可以確定的是,奈曼後來的超凡的演出卻是如此出現的。
「因為不想再被恥笑,所以查理帕克回家後不斷的練習,不斷的練習...。」
如果沒有魔鬼的出現,英雄也不會在淬鍊中誕生。
在最後,居然連魔鬼也被打動了!
要著他的腳步,要與他一同演奏出一段超凡、令人震懾的樂曲!
觀影的過程中,佛烈契一直讓我想到了日本戰國時期「織田信長」,不知道大家對他熟不熟。
我一直覺得他們兩位在很多地方好相似。
他的降臨對於人們來說不知道是神還是惡魔?
(圖擷取自 宮下英樹 戰國)
他唯才是用,給予舞台。
他心中的理想信念讓他走上了嚴苛的道路,他心中的理想不是每個人都能理解的。
但他找到了豐臣秀吉,讓他即將完成霸業,心靈也似乎相通。
不過他嚴峻與殘酷的帶領方式雖然造出了英雄,卻也樹敵無數,最後招致本能寺之變。
最慘的還是被自己的人害死,佛烈契不也是被自己的學生給害到嗎?
(圖擷取自 宮下英樹 戰國)
不管怎麼說,他們確實都為世界/音樂產業帶來了一絲曙光!
觀影時一直想不起來到底在哪見過他,回來爬文後才想起這麼適合坐辦公桌又罵人那麼好笑又討厭的除了【蜘蛛人】裡的報社老闆之外還有誰!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電影中我很喜歡的部分還包括近距離的特寫,那清楚的拍攝讓電影更加的生動有生命啊!
追求極致的堅持,開創藝術的信念,才能成就出令世人驚豔的偉大作品。
*****
話說恰好看見網友做的一張圖覺得超妙的,實在好有趣。
遊戲畫面的奈曼與佛烈契,十分趣味啊啊啊!
*****
參考資料與圖片來源:
Yahoo, WiKi, Tumblr.
*****
近期電影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