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的順序》觀後感:又黑又冷的幽默
這是一個有關復仇的故事,一個喪子父親的復仇導致兩大黑幫互相火拼的故事。
電影中死亡的角色很多,但關鍵點的死亡人物,死亡原因往往都是一場誤會。
首先從第一個死亡的英格瓦迪克曼開始,其實他只是一個被別人連累的冤大頭,莫名其妙就惹上了殺身之禍,最後被診斷為過量嗑藥而亡。
接著決定為兒子討回公道的強者老爸尼斯迪克曼(史戴倫史柯斯 飾演)就開始追查真兇,展開了復仇之旅。
而因為自己人一直莫名其妙的失蹤消失,A黑幫頭頭以為是B黑幫對他們的挑釁,目的是要爭奪地盤和其他利益,所以殺了B黑幫的米羅斯拉夫波波維克,這個人還正好是黑幫頭頭的兒子,所以引發B黑幫決定找A黑幫報仇,兩大黑幫就這麼開始火拼。
背景選在冰天雪地的挪威,帶點冷酷的荒謬劇情,黑到發白的黑色幽默,讓你在冷冽之際又噗哧一笑,大笑之後又隱約感受到發寒的冷酷。
這種觀影感受算是比較新鮮的,喜歡「昆汀」式將暴力娛樂化、黑色喜劇的人,應該也會喜歡這部電影。
黑色幽默
常聽到「黑色幽默」一詞,先來了解什麼是黑色幽默。
美國評論家尼克伯克曾舉了一個例子,通俗解釋黑色幽默的定義和性質:某個被判絞刑的人,在臨上絞架前,指著絞刑架詢問劊子手:「你肯定這玩意兒結實嗎?」 因此黑色幽默又被稱為「絞刑架下的幽默」。
他不同傳統喜劇的滑稽、捧腹大笑、無厘頭,而是帶有荒誕、殘忍、陰暗、悲劇…等等的色彩。
就像現實中有人死亡、暴力鬥毆、嚴刑銬打時,你一定不會覺得好笑,但在這種黑色劇情的基礎上加進了幽默的色彩,就創造了特殊的笑點風格。
重複的力量
黑色幽默再加上重複設計的橋段,讓同類型的笑點一再出現,逐漸堆疊幽默的情緒。
比如說每個人死亡後都會出現的黑底白十字架畫面,還有尼斯在殺人後的棄屍行動,一再重複的劇情讓人莞爾。
舉例:
第一次的棄屍畫面,你會想著(這什麼啊?好蠢啊哈哈哈。)
第二次的棄屍畫面,你會想著(怎麼又來了?太白癡了吧哈哈哈哈哈。)
第三次的棄屍畫面,你會想著(幹到底有完沒完啊?好煩哪哈哈哈。)
即使是一再重複的劇情,但觀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要怎麼運用重複而不顯得枯燥乏味,這部電影裡頭類似的設計還有很多。
精選場景
尼斯迪克曼決定為他的兒子復仇,也綁架了黑幫頭頭歐勒佛斯比(保羅史維瓦漢黑根 飾)的兒子路恩,結果這位憨厚的綁架犯不僅把人質帶到家中,沒有蒙眼也沒有綑綁,還應路恩的要求念〝床邊故事〞給他聽。
睡前時路恩問了一句:「你聽過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嗎?」
多可愛。
一切從已逝兒子那再也得不到的親情,居然在仇家的兒子上找回了。
因為父母離異而飄盪無所依靠的心靈,居然在綁架犯這找到溫暖。
在電影裡頭,儘管劇情看似交叉堆疊,卻又環環相扣,互相虧欠的人最後也以另類的方式互相彌補,安排的恰到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