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白晝之雨》- 狂氣與日常無違和並存
《白晝之雨 ヒメアノ〜ル》(2016)|日
「不滿與不安是生活的原動力,這世上沒有心滿意足的人。」
「不満や不安は生きる動力だ,この世に満足している人などいない,みんな同じだ」
無雷影評
在討論《白晝之雨》之前,我們先來聊聊古谷實。
講到古谷實的話,對他的了解可以分成三種人,一是「誰啊?」,二是「喔喔~稻中桌球社啊!」,三是「雞皮疙瘩」。我大概是屬於第一種,連《去吧!稻中桌球社》都沒讀過的那種。
但你跟我說起《白晝之雨》,我就會立刻成為第三種,原來,那個大家一提到就往歡樂惡搞方向聯想的人物,其實是極其所能挖掘人類根本的晦暗風格漫畫家,即便不提及“不知道中文為什麼這麼翻譯但好像有點懂”的《白晝之雨》,也很難忽視曾被翻拍成電影的《不道德的秘密》。然而古谷實的作品集若一字排開,可以瞧見歡樂的變態惡搞作品與晦暗的懸疑驚悚作品並肩共存,卻又讓讀者有股說不出的魅力,無法無視這般的矛盾與牴觸,打從心底接受某種隱隱流露的苦樂性質。
其實,古谷實就是個很會苦中作樂的傢伙,他只是讓樂與苦選擇性放大發揮,讓你一時之間辨識不來。
我不知道為什麼中文叫做《白晝之雨》,但在電影譯名沿用漫畫譯名的現下,也不免讓觀眾稍稍腦補,或許那矛盾與衝突的故事風格,比起「強者之餌的弱者」這種拗口的中文,略帶美感又直擊富衝突性的日常經驗,更能在一瞬間讓讀者體會故事的糾結軸心。
於是我們不得不大讚預告的風格,喜劇浪漫愛情故事突然間轉往驚悚血腥風格,在短短一分半內就讓觀眾一窺本片被歸為限制級的理由,在正片中又以性愛與殘殺場面並行剪接為經典,完美體現觀眾觀影時的強烈極端滋味。
《白晝之雨》在剛開始時故事線稍嫌凌亂,乍看之下便與原著有著非常不同的起點,就連故事的聚焦者也不同。在讓觀眾好奇是否會成為《濱海摩鐵》那斑多線性故事喜劇時,吉田惠輔則貫徹清楚明瞭的轉捩點方針,一首全片唯一可供記憶的配樂引領出後段迥然突變的故事模式,讓還沈澱在荒謬與可笑喜劇的觀眾來不及轉換心情,一股毛骨悚然的寒意襲上脊椎,迎頭撞上V6森田剛腥狂的演技解放。
前面剛提到擅長苦中作樂的古谷實,容易讓觀眾在平凡甚至有點窘迫的背景中笑到破肺,然而相反的一面,他也擅長樂中做苦。森田剛飾演的森田正一屢次漸進的殘暴,往往發生在沒什麼特別、我們一般庶民偶爾遇見的日常生活之中,也正因如此才讓人印象深刻,也更因此有難以防備的心寒,就如白晝中的驟雨,防不勝防,難以承受。雖然電影無故將警察弱化至新手村口哥布林的等級,也難改電影在中途風格突然變異後,一寸又一寸,鑽往觀眾恐懼內心的銳利。
在故事聚焦者與漫畫原著不同的電影中,雖然我們遺失了幾段對於森田內心的細細描繪,但卻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電影讓森田心中的苦與樂更強烈地傳達給觀眾感知,那不只是描繪變態的詮釋手法,而是一個男孩,永遠無法順利成為男人的掙扎,時間永遠停留在身穿白色制服的遍傷空殼中。
以上都很無雷,但我接下來想寫點「微雷」的內容,有劇情洩漏,建議還沒看的去電影院看完再繼續往下。如果想看久違的「進階日文教學單元」,則再更往下。
BTW,慘了我好像有佐津川愛美VS高畑充希的辨識障礙⋯,明明兩張臉擺在一起差很多,但分開看就很難分耶。
8/10
⬇️
⬇️
⬇️
「強者之餌的弱者」其實非常貼切整部電影的隱含意境,電影不只清楚描述古谷實筆上弱肉強食的現實世界,更帶給觀眾後勁十足的回想餘韻。
我想大部分看過的觀眾都發現了,電影詮釋出柔弱的善良容易招致惡意的侵略,而好死不死的在現實社會中,惡意往往與強者劃上等號,善意則成為弱者的藉口,「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或是古代「騎士道精神」等等說詞都在現代形同虛設。劇情中會發現,在森田經歷了蝙蝠俠與小丑最常辯論的「悲慘的一天」後,突變成輕易下殺手的另一個他後,唯一沒有死在他手上的只有三個人,一個我不說,因為這部分只是微雷,而另外兩個,卻是打完柏青哥順便搶劫的兩個路霸。至於其他,不是下班回家看見妻子被先姦後殺的上班族,就是路上看她一眼結果被先姦後殺的OL,又或者是責任感強烈但應該是一個人偷跑來納涼沒遵守兩兩同行準則的巡警。而那兩個惡霸,不只沒死,還狠狠揍了森田一頓,拿走了他難得好運得來的柏青哥橫財。
後段,我們可以斷斷續續瞥見他被欺負的學生時代,最終在強烈的車禍撞擊後,反璞歸真的森田透露出的幾句台詞中,觀眾可以藉由強烈的畫面感接收到他其實善良的本質,而那善良的本質即便在和諧且舒坦的休閒電動時間中襯托全片結尾,卻也與中段招受霸凌的慘烈過去有著無聲的呼應,完美呈現出「強者之餌的弱者」,如何因柔弱的善意,而招引強悍的惡意。
但,或許我們可以再往另一個方向探討。
假設,強者與弱者並非如自然界般,以弱肉強食為準則進行著殘酷的物競天擇遊戲,而是更加人性化,更想讓觀眾警覺些什麼呢?
在面對殘暴的惡意時,我們往往展現出柔弱的善意,但卻忘了善意也有強大的一面,為自己挺身而出,為自己發聲,甚至也為他人呼救。但在現在,善意成為弱者的藉口,我們忽略了強大善意的可能性,反而讓柔弱的善意,成為引領殘暴惡意的餌食,而吃食這餌食上鉤的,不只是都市叢林中的周遭旁人,更還有內心中亟欲分裂而出的另一個自己,代表著強大的自己。
於是弱者的自己,反成為了強者的自己吃食的餌食,當餌食被吃乾淨了,弱者便再無掌控身體的權力,於是強者脫殼而出,卻因一直以來誤解強者與惡意間的相對關係,而成為失控的殘暴。
我們總希望世界能為自己改變,卻往往忘記先藉由改變自己,然後改變世界。我們期待世界為弱小的自己展現善意(例如專吃中國客的旅行業?),卻總是忽略自己永遠是世界的一份子,身處其中也進而弱化了它。若你認為自己是善意的一方,請別再接受柔弱是善意的面孔,唯為自己發聲,也為他人發聲,你表現出來的強者善意,才是保護善意本身的天生權利。
⬇️
⬇️
⬇️
進階日語教學單元
原本是不是這個單元名稱我也忘了,那已經是寫宮崎駿《風起》時的事了。
這個單元要來解釋「ヒメアノ〜ル」原文劇名的意思,當中也包含了一點點「兩三事」的內容。
“ヒメアノール”(羅馬拼音:Himeanôru)就算是日本人看了大概也是一頭霧水,因為它本來就是不存在的單字,結束。
等等,等等等等等等,這樣結束就太不專業了。以下開始解說。
造詞緣由:ヒメトカゲ(Himetokage)+アノール(Anôru)
ヒメトカゲ光看名稱後面三個字トカゲ就知道一定是種蜥蜴,通常被稱為「琉球光蜥」,又或者更正式的稱呼是來自於日文的「緣黑姬蜥蜴」(見下圖)。這種蜥蜴非常非常弱小,幾乎是鬣蜥科中最為弱小的一種,很常被馴鷹人士用來當作飼料。也是電影被稱為「強者之餌的弱者」的由來,因為不少人也這麼稱呼這種蜥蜴。
至於アノール呢,則是指鬣蜥科中的安樂蜥屬,英文為Anole,簡單來說就是蜥蜴的一種,最有名的就是變色龍,而在美國也有很多寵物店拿不同品種的安樂蜥來偽裝成變色龍販賣,因為安樂蜥普遍都有變換保護色的能力。安樂蜥雄性在喉部有個明顯特徵,是一片紅色或黃色、能夠膨脹的大垂肉,和青蛙的原理不太一樣,但作用差不多。於是乎各位可以稍稍暸解為什麼要將ヒメトカゲ多此一舉改成ヒメアノール了吧,因為アノール是會膨脹威嚇的,符合片中森田突變後的形象,也是我有強者與弱者是指心中不同自己的想法來由。
最後,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細節呢?其實劇情是「ヒメアノ〜ル」,有注意到~這個波浪符號嗎?有些人會稱他為蟲蟲符號,它就是故意代表蜥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