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黑暗的時刻 Darkest Hour》--激盪出最堅定的決心
英國導演喬·萊特Joe Wright於2005年拍攝珍·奧斯汀Jane Austen(1775~1817)的名著《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時嶄露頭角,接下來則拍了小說改編作品《贖罪Atonement》、《安娜·卡列尼娜Anna Karenina》和蘇格蘭童話改編版《潘恩:航向夢幻島Pan》,執導的影片文學氣息濃厚。本人愛極《傲慢與偏見》,是少數一看再看且買電影原聲帶的影片,《贖罪》中的愛情輓歌則悲痛到難以忘懷,總之,喬·萊特的影片上映必定觀賞。
《最黑暗的時刻》以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在二戰初期被臨危受命為英國首相的幾周為本,由他的視角觀看周遭人事物之變遷,見證這位鐵血宰相在非常時刻揹負千萬人期待時忐忑煎熬的心路歷程。此片猶如邱吉爾的斷代史傳記,雖不是文學改編,但一篇篇無與倫比的講稿、一場場激勵人心的演講,其內涵也足以和世界文學名著齊驅並駕。(邱吉爾曾在1953年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本片聚焦於邱吉爾一人身上,看他與家人、議會同事、喬治六世國王及人民的互動,從而瞭解邱吉爾的個人特質和治國理念,因此,大部分時間都是多人之間的討論、辯論與對話,亦即文戲是主線,二戰的場景僅驚鴻一瞥。
然而,蓋瑞·歐德曼Gary Oldman氣場太強大、詮釋邱吉爾太傳神了,眾多臉部特寫細膩展演出這位初任首相其焦慮徬徨歡欣憤怒等各種情緒,他與保守黨之間一來一往的脣槍舌劍宛如高潮迭起的動作戲。
此外,空拍英國議會、英吉利海峽上的救援民船與二戰戰場亦彰顯了戰爭時代的騷動紛亂,使本片降低拖沓的沉悶感。不過,邱吉爾坐地鐵親近民眾一段稍顯矯情,以一名人物為重心來敘事的手法也見仁見智,仍覺得喬·萊特走了一盤險棋。
核心演員不多,各個都有精湛表現。克莉絲汀·史考特·湯瑪斯Kristin Scott Thomas飾演邱吉爾鶼鰈情深的妻子,她的貼心叮嚀溫柔扶持成就了邱吉爾的璀璨仕途。
莉莉·詹姆士Lily James飾演邱吉爾的秘書伊麗莎白·奈爾,真實世界是否有此人不得而知,但Lily James將這名戲分不是很完整的角色演得發光發熱。在男演員為主線的故事裡,編劇安東尼·麥卡騰Anthony McCarten不忘加入鮮明的女性意識,讓劇情有了畫龍點睛的神采。
班·曼德森Ben Mendelsohn飾演英王喬治六世,與邱吉爾從不對盤到全力支持的磨合過程極具張力,末段和邱吉爾的深夜對談一幕最是精采,至此我才認出他是《超危險人物Starred Up 》裡的父親角色,好震撼啊。(推薦大家看《Starred Up》)
和Joe Wright合作過《Pride & Prejudice》、《Atonement》、《The Soloist》、《Anna Karenina》四部片後,義大利作曲家達利歐·馬里安利Dario Marianelli第五度為其影片配樂,慷慨激昂的交響曲、婉轉的弦樂烘托出動盪時刻裡首相的百轉千迴思緒。而伊麗莎白·奈爾重敲打字機、邱吉爾敲打戒指的聲音和時鐘的滴答聲等節奏元素,在在與榮獲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的《Atonement》相互呼應。
~邱吉爾本尊~
時間背景集中於1940年5月9日到6月4日這幾周,也就是邱吉爾當上首相的前一天到授權代號「發電機」的敦克爾克撤離行動成功時。因此,本劇可與《敦克爾克大行動Dunkirk》一片互文,亦可視為其前傳。還可和以英王喬治六世為主角的《王者之聲:宣戰時刻 The King's Speech》並列觀賞。
二戰開打後德軍勢如破竹,1940年5月初,歐洲的比利時、荷蘭失守,英國議會杯葛保守黨首相內維爾·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羅蘭·匹克Ronald Pickup)領導無方,推選自由黨邱吉爾擔任新首相並組織戰時內閣。但國王和保守黨多名大臣都不看好邱吉爾的政策,主要原因在於張伯倫和哈利法克斯Halifax伯爵(史蒂芬·迪蘭Stephen J. Dillane)等保守黨主和,但邱吉爾主戰。
一戰時期「加里波利之戰」的潰敗,讓邱吉爾的主戰言論受到保守黨甚至是喬治六世的質疑與不信任。Chamberlain 和Halifax伯爵想藉由義大利總理貝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的居中協調讓英國不必參戰,他們認為有條件的求和是讓英國青年免於戰死的護身符。
我們常說和平帶來希望、戰爭導致毀滅,邱吉爾為何主張作戰呢?
邱吉爾擔任首相時已65歲,他參與過一戰,從政的資歷豐富,曾擔任過下議院議員、內政大臣、海軍大臣、軍需大臣以及陸軍兼空軍大臣等職務,對於戰爭的局勢和作戰方式瞭然於心。他更洞悉人性,深知阿道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必從一戰的失敗經驗中汲取茁壯養分,也必定報復歐洲各國。
邱吉爾認同「和平」是最高目標,但對抗希特勒強權不是通過談判的綏靖政策就能實現,相反的,要以「戰爭」來爭取自由民主。邱吉爾主戰,因為他絕不讓噁心邪惡的狂人希特勒得到主宰英國的任何機會。
時勢詭譎,外有強敵壓境,內有政策不受支持以及三十幾萬名英國士兵受困於法國敦克爾克的危機,邱吉爾的政治策略受到極大的牽制和壓力,堅強的意志也不免動搖。他雖有妻子、秘書與同僚的肯定卻仍心緒紛亂,直到英王喬治六世的真摯支持與聆聽人民心聲才再度受到鼓勵,重新找回內心的能量。
一生熱愛自由而放縱不羈的邱吉爾,時常雪茄和酒不離手,卻也是個不矯柔造作真性情之人,而最終讓邱吉爾實現主導議會決策贏得民心的方式,就是那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心言語。
「成功並不是終點,失敗並不是終結,只有持續不斷的勇氣才是王道。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此段文句可說是他人生觀與治國的體現。
五年後,英國等同盟國獲得二戰勝利,希特勒自殺消失於世上。上帝選擇站在邱吉爾這邊,在於邱吉爾在最黑暗的時刻仍能保有不與惡魔為伍的信念,他在內外交迫下激盪出抗衡德國納粹的堅定決心,成為新時代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