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欠我一個道歉》:未曾結束的戰爭。
「戰爭早在1990年就結束了,但戰爭仍在人們心中進行。」
修車廠老闆東尼是忠誠的基督黨員,妻子懷孕數月,即將迎來第一個女兒;一天,東尼在陽台澆花,污水濺到樓下施工的建築工頭葉瑟,葉瑟來自巴勒斯坦,他要求東尼改善排水管設計,東尼悍然拒絕,兩人一言不和,葉瑟罵了句:「王八蛋」,東尼要葉瑟向他道歉,不然就要告上法院,建築公司主管想要息事寧人,帶著葉瑟前往修車廠道歉,然而東尼依舊難掩怒氣,對葉瑟說出:「真該讓夏隆(以色列前總理)把你們(巴勒斯坦人)全部屠殺殆盡!」,葉瑟聞言,氣得揍了東尼一拳,造成東尼兩根肋骨斷裂,東尼前往醫院驗傷,並狀告葉瑟傷害罪,兩人紛爭經由媒體報導,觸動不同族群的敏感神經,一樁私怨逐漸演變成國家內戰.....。
Ziad Doueiri導演的《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劇本峰迴路轉,它令我想起Asghar Farhadi導演的《分居風暴》,都是從一樁各說各話的私人恩怨,向外延伸看見國族、宗教、歷史難解難分的道德人性政治難題;看完《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心中浮現的第一個想法是:台灣需要這樣的電影(越多越好),不要害怕觸碰敏感議題,唯有正視問題,才有理出頭緒的可能性。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前半場先讓觀眾看到「果」:東尼的無禮與葉瑟的反擊;中場雙方律師上陣,兩人過往歷史被一一翻出,簡單爭執變得不再單純;《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前半場故事很適合和Martin McDonagh導演的《意外》對照觀賞,《意外》台詞:「憤怒只會招致更大的憤怒」,不正是東尼與葉瑟衝突的最好註解?然而影片後半段,導演更在意的是憤怒的「因」,為何這兩個互不相識的陌生人,見面第一秒鐘就有成見、是什麼造成他們的對立、而這樣的歧視從何而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是否可被輕易判定?《你只欠我一個道歉》用東尼與葉瑟的衝突,引導觀眾(黎巴嫩公民)思考,如果我是當事人,我會如何解決這個紛爭?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後半場看得我感動不已,一來,它以不帶預設立場的方式,嘗試理解不同團體間的恩怨情仇、二來,它沒有像《分居風暴》般給出無解答案,而是試圖找到出口的可能性(但我還是愛《分居風暴》更多)、三來,它直率點出國家當前紛亂狀態,源自過往未曾正視與解決的歷史罪過,有些話(不滿)在「政治正確」的氛圍裡遭到噤聲,並不代表問題已經獲得解決,只是埋伏在人們心底,等待適當時機破口而出,一如片中的排水管線問題(剛好給兩個不同族群的人一個發洩情緒的機會),有人覺得排水管有問題,有人認為沒問題,覺得有問題的一方硬修,不顧他人想法,到底是對或錯?覺得沒問題的一方,不願放下身段思考解決方式,只會堅持己見,那樣是對或錯?《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從排水管線的修復再到破壞再重新修復過程,細膩呈現劇中兩位主角(不同族群)的心境變化,經由破壞與對峙與檢視,慢慢找到和解的契機。
(底下會提到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後段劇情發展在我的預料之外,關於一段遭隱匿的屠殺血腥歷史可以對一個人、一個群體、乃至一個國家的傷害(沒有真正訴說與理解真相,如何讓受害者學會放下),東尼律師做抗辯結論時說:「苦難從不是任何人專有的,從來不是」,這番話不是在粉飾太平或為誰(東尼的語言或葉瑟的肢體暴力)脫罪,而是明白歷史的複雜,選擇正視、理解、並且願意攜手走下去的原諒與接納,我很喜歡《你只欠我一個道歉》安排東尼和葉瑟各自的律師剛好是父女關係,既是家庭戰爭(隱喻國家內戰)、兩代傳承、更有揮別過往(舊時代)邁向新局(新生代)的期許。
這應該是我第一次看黎巴嫩電影吧?即便不熟悉黎巴嫩歷史,《你只欠我一個道歉》依然看得我的興味昂然,導演Ziad Doueiri把電影拍的通俗好看、觀點豐富、法庭戲充滿張力,而飾演東尼的Adel Karam、飾演葉瑟的Kamel El Basha、飾演東尼律師的Camille Salameh以及飾演葉瑟律師的Diamand Bou Abboud,四個主要演員的演出紮實,飆起戲來火花四射,看得人大呼過癮!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