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腥聞》:沉默的代價。



「Bad men need nothing more to compass their ends, than that good men should look on and do nothing. 惡人得以輕易達成他們的目的,只需要好人對惡的視而不見。」 John Stuart Mill, 1867。

福斯新聞台女主播格雷琴遭到解雇,她出面控告首席執行長羅傑艾爾斯曾對她性騷擾;面對指控,電視台多名女性員工出面聲援羅傑,唯有當紅女主播梅根異常安靜且不肯表態,她的安靜是不予置評或是另有隱情?

改編自真實事件的《重磅腥聞》,探討職場性騷擾、權力不對等、職場壓迫等議題,電影裡,福斯女主播被要求穿短裙上節目,用美腿吸引男性觀眾目光,「我們是視覺媒體」成了主要藉口;面對權力龐大的羅傑與男性主管,女性為能擁有事業而不得不噤聲;社會對於出面指控遭受性騷擾的女性,或同情或用語言暴力質疑她們的心態,或指控受害者為了事業與金錢上床、或給她們冠上「女性主義者」名號,暗指這些控訴者「仇男與偏激」;觀賞《重磅腥聞》,我想起林奕含、想起傅榆、想起蔡英文的相關新聞底下,常常可見針對性別抒發的各種不當留言。

「對,他是男人,但他也是給我們時間給我們機會的人。」

《重磅腥聞》用數名女性角色來看不同位階的女性的顧忌與思考:支持羅傑的女性,或許沒有遭受過性騷擾,否認騷擾指控的真實性(即便指控人數不斷攀升),也或許曾被性騷擾,卻不敢跟大環境對抗;《重磅腥聞》並未否定羅傑的事業成就以及他與某些女性友人的情誼,但這些成就就能掩蓋他的惡嗎?

控訴羅傑的女性中,格雷琴知道自己的「叛逆」一定會成為被對付的標靶,因此早早暗中計畫控訴羅傑;梅根居於高位(當家主播),顧慮更多,不表態羅傑事件,是害怕失去努力多年才爬上的位階,也是害怕承認自己曾被性騷擾,一輩子就只剩下「受害者」的標籤。

《重磅腥聞》開場未久,梅根在辯論會上用女性議題質詢川普,尖銳提問惹來川普與支持者的不滿和網路霸凌,一年後,梅根再次訪問川普,她的用字遣詞刻意收斂,反應明顯溫和許多。梅根對川普的手下留情與羅傑事件的噤聲,說明在男性主導下做事的女性,常常被迫吞下羞辱並默許經過扭曲的假象。

不同於格雷琴的直言與梅根的顧慮,出身保守家庭的凱拉,懷抱著野心想要爬上高位,卻在與羅傑會面後,明白成功必須付出的巨大代價。凱拉代表女性一直以來的困境,一如梅根在片中所說:「他(羅傑)不會現在還在做那些事吧?」說明性騷擾問題從未停止過。

(底下會提及關鍵劇情,請斟酌閱讀)




凱拉是《重磅腥聞》片中,編劇賦予「期許/希望」的角色。凱拉從格雷琴的團隊中離開,以追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後來遭受性騷擾,對人與事與自己都感到失望,凱拉不敢加入控告羅傑的行列,不只是害怕失去工作,也是害怕面對自我(認為臣服於權力下的自己是骯髒的,而不是思考加害者加諸在她身上的罪行);《重磅腥聞》片尾,羅傑因為罪證確鑿而被開除,凱拉面對公司體制依舊保守,決定選擇離開福斯體系,說明年輕女性尋求不同出路的改變與勇氣。

然而《重磅腥聞》並未流於過度樂觀,潔西是福斯公司職員是女同志也是民主黨支持者,她不敢公開自己的政治與性傾向也不敢觸碰性騷擾議題以免惹禍上身(試想在政黨色彩鮮明的電視台工作,但與電視台的政治傾向截然不同的人的心情)。電影尾聲,羅傑被開除的消息傳開後,凱拉將潔西與大學同學的合照擺回桌上(當初收起來是怕潔西的女同志身份曝光),象徵新時代來臨,潔西終於可以當自己,直到保守的大老闆梅鐸接手羅傑位置,親自坐鎮,潔西又默默把照片收起來,訴說她對未來的悲觀。

潔西的悲觀,也是編導對於美國的悲觀吧。川普的上位,保守勢力的擴大、族群對立情況與仇恨情緒的加劇等,都讓弱勢族群更害怕「做自己」。電影裡,梅根向凱拉坦承她曾被羅傑性騷擾過,凱拉問她為何沒有更早出來揭露這件事,梅根表示她不需要為他人的受害負責,凱拉則說:「妳想過妳的沉默代表什麼?」控訴對暴力的姑息,其實是變相「保護」加害者,並且創造出更多可能的「受害者」,延伸暗喻川普登上總統大位,其實是群體社會姑息歧視與偏見與暴力所造成的惡性結果。

Jay Roach導演將《重磅腥聞》拍得節奏明快、不同角色的抉擇與反應,也能有效呈現權力結構對人與事的影響;演員群戲精采,男演員方面,飾演羅傑的John Lithgow,最讓人印象深刻,將一個不把自己的惡看做是惡的權力主導者演得入木三分;女演員部分,飾演梅根的Charlize Theron和飾演凱拉的Margot Robbie是本片的兩大亮點,前者精采詮釋梅根搖擺於事業成就與正義直言間的矛盾心情、後者呈現凱拉的天真與夢碎與成長,讓人替角色為之心疼也替她的成長感到驕傲。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

 

文章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