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追緝令》:當反派(工具人)無法激起觀眾的情感
「有時候遺忘過去比較容易。」
臥底警察約翰收到重要線索,飛到台北接收億萬富翁關的犯罪證據,沒想到,他在台北巧遇自己十五年前的女友喬伊,並發現喬伊的老公就是關,而喬伊和關的兒子雷蒙,其實是自己的小孩...
《台北追緝令》(Weekend in Taipei)前半小時拍的不差。關的第一場戲就深陷危機中,暗示他將難以掙脫麻煩。喬伊的第一場戲致敬《第凡內早餐》,點出角色的心境:對於財富的不安,對於愛情的疏離(喬伊選擇跟關在一起,不是為了愛情,而是更實際的考量)。約翰的第一場戲,除了表明他的臥底身份(這個身份自然也跟他與喬伊的相識有關)和矯健身手外,約翰在與罪犯大戰一場後,不忘拯救一條魚,完全符合電影公式「先讓英雄救貓咪」的規則,讓觀眾看到喬伊討喜善良的一面。
半小時後,喬伊、雷蒙和約翰三人聚在一起,為躲避關的追殺,他們躲到喬伊的老家,在那裡,喬伊和約翰把悶了十五年前的誤會解釋清楚,而這一家人也從混亂的狀態,情感慢慢變得緊密。
《台北追緝令》的劇情不算新穎,劇本若能好好寫,應該能讓觀眾看得開心愉悅,可惜影片後段逐漸失控。
(一)雷蒙厭惡「父親(關)」,強大的恨意裡沒有半分的認同感,削弱「父子」間又愛又恨的衝突性。
(二)《台北追緝令》看似要談「三角關係」或是兩個男人的戰爭,但喬伊對關的態度,從電影開場一路冷漠到尾,影片若能稍稍呈現一些喬伊對關的「在乎」,至少可以讓約翰與關的對決,增加一些可看性。
(三)關身為影片的重要反派,卻從頭到尾沒有真正「佔上風」的時刻,反派不具備威脅感(無論是感情面或是武力),觀眾很難對這名角色有太多的期待。
(四)喬伊、約翰以及關談論「過去」的橋段,照理說要能帶給觀眾一些拼組出真相的恍然大悟感,但電影每切到過去一次,節奏就亂一次,而且沒有增加太多角色的厚度。
(五)喬伊相隔十幾年才回到老家,她和婆婆的感情戲卻被輕輕放過,使得喬伊從「拒絕」返家到「終於」返家的心情,顯得無關緊要。
(六)《台北追緝令》的結局到底是怎麼回事?台北街頭的人車追逐戰,欠缺刺激感,關和約翰在戲院裡的對決,更是讓我感到錯愕,無論是武打動作或是刻意營造的喜感都沒有拍在點上,甚至會給我一種「半成品」的粗糙感。
(七)從《露西》到《台北追緝令》,忍不住要想:「為什麼在台北作亂的反派都是韓國人,然後他們都在販毒啊?」而且庹宗華飾演的警察,在沒有其他外人的情況下,幹嘛突然改口說英文?《台北追緝令》讓我從開場半小時的期待,變成中段的沉悶,再變成尾聲的錯愕,一部電影的劇本有沒有用心寫,絕對看得出來...
最後,桂綸鎂演得不錯,我蠻喜歡的、Luke Evans 演得用心(第一場打鬥戲很不錯),但他真的不適合長髮、Sung Kang 的角色太虛,很難對他的表演認真,但他頂長髮就很適合,哈。
香功堂粉絲團專頁,請來按讚加入吧!
https://www.facebook.com/woomovies